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我们应该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改变原有的生活、消费模式,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发展。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因为这是中华民族生命之根,中华文明发展之源。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这是通往美丽中国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发展中保护、保护中发展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我们要遵循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基本原则,努力形成节约环保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强节能环保,构建能源资源等生产要素投入的约束机制,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条件。发展生产要素市场,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关系的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取消垄断行业产品的行政定价机制,相应建立与完善价格调整听证制度。建立落后产能的退出机制,加快淘汰高耗能行业落后产能。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途;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方法论: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唯物辩证法 联系的观点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
1、国务院节能减排领导小组主管全国节能工作,负责统筹规划、政策制定和监督管理等。其重要性体现在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等方面。国务院节能减排领导小组是由国务院设立的专门负责节能工作的机构。
2、主管全国的节能监督管理工作的机构是国家能源局。它负责制定和实施节能政策,监测和管理全国的节能工作。国家能源局是中国政府的一个国务院组成部门,负责统筹制定和实施能源规划、政策和标准等工作,监测和指导全国的能源生产、供应和利用,推动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
3、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主管全国的节能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节能监督管理工作,并接受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的指导。国家鼓励节能服务机构的发展,支持节能服务机构开展节能咨询、设计、评估、检测、审计、认证等服务。
4、第四条 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主管全国的公共机构节能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在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指导下,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全国的公共机构节能工作。
一)增加节能减排的财政投入 财税政策对节能减排具有激励和约束作用。通过财税政策等措施将环境污染成本内部化,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推进污染减排的一项根本性措施。(二)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循环经济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模式。
科技创新是节能减排的重要保证。计算机在1946年刚问世时,拥有8000个电子管,体积特别庞大,而集成电路技术让它逐渐瘦身,成本也越来越低廉。节能减排同样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需要政府扶持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 坚持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和“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加大环保科技攻关力度,强化区域污染防治,发展循环经济。- 依法治国,完善环保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实施有利于节约减排的政策措施。
①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②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要逐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大节能减排工作执法力度,严惩浪费资源、违法排污、破坏环境的行为。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要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动力,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节能减排措施主要包括提高能源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改变生产和消费模式、推广绿色建筑和交通、加强环保法规与政策以及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首先,提高能源效率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
2、节能减排措施有:使用节能产品、注重节约用电、做好节约用水、用布袋取代塑料袋、尽量少用电梯。使用节能产品 广泛使用节能灯、节电开关、节水龙头等节能产品,多使用节能节电认证产品,少用高耗能电器。
3、控制增量,调整和优化结构。要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促进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加大投入,全面实施重点工程。加快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水资源节约项目。加快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
4、提高能源效率:改进设备和技术,如使用节能灯泡、高效家电和工业生产设备。 发展可再生能源: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使用。 改变生产和消费模式:提倡循环经济,减少废弃物产生;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推广绿色建筑和交通: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建设绿色建筑,发展低碳交通系统。